

家有老年人,总免不了去医院看病。作为家属,您是不是时常有这样的困扰:好不容易挂到了心仪医生的号,见到医生却不知从何说起;老年人不愿意做检查,抗拒住院,家属不知该怎么劝说……

1
看病前要做好这些准备
当老年人出现2种或2种以上慢性健康问题时,就可以称为“老年共病”。共病可以是脏器疾病、精神心理问题、老年综合征,也可以是其他影响健康的问题。所以,在看病前理清思路尤为重要。
家属陪同老年人看病时,应提供详细的病史、用药史、检查结果和当前存在的问题等信息。对于希望医生解决的问题,家属可以做好日常记录,包括症状、发病时间、发病规律、已做的检查等。对于正在服用的药物,最好拍照记录或随身携带药盒,也可以列一张用药清单。详细的用药清单可以为医生的诊疗提供线索,避免出现处方过量或剂量不足的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用药问题,提高药物重整的效率和质量。

如果就诊的目的是慢性病管理,除了提供最近3个月的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血脂等数据,还要记录最近两周的血压、血糖、心率等慢性病监测指标。
2
并非所有“病症”都需要住院治疗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家属在老年人稍有不适时,就想将他们送往医院住院治疗。这份孝心无可厚非,但我们也要思考一个问题:医院真的是老年人健康的“保险箱”吗?
其实,老年人的许多“病症”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疾病,而是自然衰老的表现,如同脸上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绝大部分老年慢性疾病都是无法根治的,它们往往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相对稳定期。慢病管理的关键在于尽量维持疾病稳定、不加重,维护器官功能,而非过度干预。管理内容包括日常监测血压、血糖、心率、体重、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接受生活方式指导,定期随诊。

3
家属要尊重老年人的意愿
建议老年人在身体健康或意识清醒的时候,提前对自己未来可能失去意识或表达能力时的医疗问题做出安排,以确保自己的意愿得到尊重和执行。在老年人看病的问题上,家属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和选择。
责编:许敏
来源:健康中国
全县2025年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暨“项目建设年”活动讲评、市对县年度考核工作调度会召开
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召开 梁志平主持
九届县人民政府2025年第十三次常务会召开 梁元和主持
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体学习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全力以赴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大盛会”活动奖励激励大会召开
梁志平带队调研农特产品进出口集散中心项目工作并主持召开调度会议
县四大班子领导开展重阳节走访慰问活动
县委议军会议暨县领导过“军事日”活动举行
下载APP
分享到